因为设备有限,一次只能几个人训练,其他人就得原地待命,昭通的太阳又辣又毒,战士们站在太阳下看着队友训练,老兵看得也有些心疼,就把队伍朝阴凉的地方挪。
要把白鹤滩电站建设和移民搬迁作为重大的发展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坚定信心,攻坚克难,稳步推进移民搬迁各项工作。在认真听取市移民开发局关于溪洛渡、向家坝两站扫尾工作及白鹤滩水电站移民前期工作、移民政策调研及督查等工作情况汇报后,杨亚林指出,对昭通来说,移民工作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
当前,随着白鹤滩水电站建设的推进,昭通又面临了新的移民搬迁安置任务。要研究政策,制定完整、系统、周密的方案,完善移民搬迁安置实施细则,有针对性地开展好白鹤滩水电站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移民搬迁工作是一项重大的社会工程、民生工程、事关发展的工程。在下步工作中,市移民开发局要进一步找准定位,履行好职责,对照中央、省、市的部署要求,主动介入、加强指导,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在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努力下,完成了向家坝、溪洛渡水电站两站移民工作
昭阳区现已成为云南省人工培育盆景最多的一个县区,产品远销海内外,带动了一方老百姓的增收致富。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赵金到昭通展馆视察指导。武警昭通支队前身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43师。
去年,支队按照国务院、省、市各级政府推进廉洁执法和简政放权的要求,推出了优化消防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八项便民措施,坚持主动放权、主动改革、主动服务,自施行以来先后为各类社会单位和个人办理审批手续减省资金680余万元,全市没有出现无故不受理、逾期不办结的情况,消防执法服务的社会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有了明显提升。11支民兵应急队伍,从组建伊始就严格按照正规连队、建制班排的标准抓基层、打基础,以《纲要》为依据,围绕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要求搞建设,努力在应急应战中当好主力军。锻造过硬的乌蒙铁军多年来,昭通消防支队历届党委班子以不服输、不等靠的劲头,找准制约全市消防工作发展的问题和短板,紧紧围绕建机制、严管理、强素质、攻难点、稳防控五项重点工作,守住了消防安全形势基本稳定和部队安全稳定的底线,打赢了灭火救援一场场硬仗。驻守在磅礴乌蒙神奇昭通这片热土,一茬茬支队官兵从这里汲取营养,也始终以忠诚的品质和行动热爱、守卫、奉献着脚下的土地。
对于支队的官兵来说,除了常态的执勤站哨和武装巡逻外,每个人都有过参加大项任务的深刻记忆。2008年,军分区党委着眼应急应战需求,在省军区的统一部署下、市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组建了11支共计950人的常驻民兵应急分队。
邀请专业体能教练不定期开展示范授课,编制侦检、堵漏、破拆等24项应用性技能训练教材。仅2016年,先后接警出动573车3352人次,成功处置火灾83起,参与救援310起,营救被困群众358人,成功打赢了特大洪涝、建筑倒塌、天然气槽车隧道泄露等一场场硬仗。地处乌蒙山脉、金沙江畔和革命老区的昭通市,地质特殊、环境恶劣,地震灾害、洪涝灾害、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驻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分队在编程上,由各县(区)人武部副部长兼任队长,抽调1名乡镇专武干部兼任政治指导员,下设排(班)。
34年来,支队官兵用青春、热血和生命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誓言镌刻在乌蒙山巅。支队总结的忠诚使命,不畏艰险,敢于担当,勇为先锋的乌蒙铁军精神一直激励着支队官兵不惧艰辛,一往无前,圆满完成了以执勤处突为中心的各项任务,先后被中宣部、解放军政治工作部联合表彰为军民共建先进单位,3次被云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两次荣立集体二等功。经过9年的摔打锤炼,这支队伍已成为应急应战的尖兵力量,先后圆满完成了彝良9·07、鲁甸8·03抗震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昭通没有驻军,只有武警支队、公安消防支队和军分区下属的11支民兵应急分队,他们值勤、处突,参加抢险救灾,哪里有险情他们就冲向哪里,哪里有需要他们就在哪里出现,为当地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近几年来,支队圆满完成了巧家7·13特大泥石流、彝良9·07地震、10·4山体滑坡、镇雄1·11山体滑坡、鲁甸8·03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事故应急救援任务,支队先后被公安部、市政府荣记集体二等功,1人被表彰为全国公安系统特级优秀人民警察,11人荣立个人一等功,市委领导对全市的消防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践行了人民消防为人民的铮铮誓言。按照第一出动遂行保障200人72小时作战和持续保障不少于400人的目标,建立市县两级保障和区域保障相结合的保障体系,储备水成膜泡沫15.4吨、抗溶性泡沫30吨,采购抢险救援服440套、抢险救援头盔440顶以及水上救援装备1295件(套)配发至基层中队,做好打大仗、打恶仗的各项准备。
忠诚镌刻在乌蒙山巅铁骨护卫着乌蒙山,热血澎湃金江畔,我们是光荣的昭通武警,党的忠诚卫士……清晨走过武警支队军营附近,总会有这首嘹亮的军歌入耳。先后被原四总部表彰为抗击雨雪冰冻灾害先进单位、被原成都军区表彰为抗震救灾先进单位。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广玉 通讯员 朱江 李云华 黄柏森。紧接着,军分区按照统一规划、军地合力、急用先配、逐年完善的原则,筹措专项经费在11县(区)人武部建成了标准化的战备器材库(室),按编制配齐风力灭火机、救生衣、油锯、皮划艇等相关器材装备,并在军分区机关筹建了滇东北方向省级重大突发事件装备器材储备库,应急应战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市委常委、军分区政委魏新说,2015年新修订的《军队基层建设纲要》颁布后,党委把突破口确立在除积弊、带基层上,把民兵应急分队全面建设纳入双争双评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断提高基层全面建设水平。队列集会有歌声,这是军营的传统,这首《武警昭通支队队歌》,融进了支队的每名战士的内心深处,响彻在支队营区的每一个角落。建立支队、大队、中队三级教员库,成立灭火救援专家组,发挥智库作用和资源优势,为灭火救援指挥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近年来,武警昭通支队出色完成了彝良9·07、鲁甸8·03抗震救灾、巧家7·13抗洪抢险、镇雄1·11滑坡泥石流救援等抢险救援任务,圆满完成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昭通期间的警卫、城市联勤武装巡逻、反恐制暴等任务,为昭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安康注入了橄榄绿的能量。
锻造乌蒙应急尖兵近年来,云南省昭通军分区始终按照强军目标要求、紧贴使命任务需求,军地合力、练兵备战,锻造出11支随时能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应急尖兵。联合市教育、民政和卫计部门发文部署开展行业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达标创建工作,研发手机APP系统,应用信息化手段强化学校、医院和福利院的消防安全自我管理,解决了对点多面广的学校、医院和福利院监管不到位的难题。
抓住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创建四城同创的有利契机,把区域性火灾隐患作为重点整治内容,推动各地投入整改资金2.3亿元,拆除违章建筑214栋95376平方米,安装消火栓279个,建立微型消防站726个,使全市7处被省安委会挂牌督办的重大区域火灾隐患全部达到销案要求,切实整改消除了一大批严重威胁公共消防安全的老大难问题。在全省率先对全市高层、地下、大跨度大空间建筑和危化品生产(储存)企业4类场所灭火救援能力进行逐一评估,完成高层建筑269幢、地下建筑172处、大跨度大空间建筑4幢、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259家的摸底。
1983年1月,武警昭通支队由原昭通军分区独立营和昭通地区武装民警大队改编而成,隶属于武警云南总队,受武警云南总队和昭通市委、市政府双重领导仅2016年,先后接警出动573车3352人次,成功处置火灾83起,参与救援310起,营救被困群众358人,成功打赢了特大洪涝、建筑倒塌、天然气槽车隧道泄露等一场场硬仗。
锻造过硬的乌蒙铁军多年来,昭通消防支队历届党委班子以不服输、不等靠的劲头,找准制约全市消防工作发展的问题和短板,紧紧围绕建机制、严管理、强素质、攻难点、稳防控五项重点工作,守住了消防安全形势基本稳定和部队安全稳定的底线,打赢了灭火救援一场场硬仗。在全省率先对全市高层、地下、大跨度大空间建筑和危化品生产(储存)企业4类场所灭火救援能力进行逐一评估,完成高层建筑269幢、地下建筑172处、大跨度大空间建筑4幢、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259家的摸底。按照第一出动遂行保障200人72小时作战和持续保障不少于400人的目标,建立市县两级保障和区域保障相结合的保障体系,储备水成膜泡沫15.4吨、抗溶性泡沫30吨,采购抢险救援服440套、抢险救援头盔440顶以及水上救援装备1295件(套)配发至基层中队,做好打大仗、打恶仗的各项准备。抓住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创建四城同创的有利契机,把区域性火灾隐患作为重点整治内容,推动各地投入整改资金2.3亿元,拆除违章建筑214栋95376平方米,安装消火栓279个,建立微型消防站726个,使全市7处被省安委会挂牌督办的重大区域火灾隐患全部达到销案要求,切实整改消除了一大批严重威胁公共消防安全的老大难问题。
1983年1月,武警昭通支队由原昭通军分区独立营和昭通地区武装民警大队改编而成,隶属于武警云南总队,受武警云南总队和昭通市委、市政府双重领导。11支民兵应急队伍,从组建伊始就严格按照正规连队、建制班排的标准抓基层、打基础,以《纲要》为依据,围绕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要求搞建设,努力在应急应战中当好主力军。
经过9年的摔打锤炼,这支队伍已成为应急应战的尖兵力量,先后圆满完成了彝良9·07、鲁甸8·03抗震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地处乌蒙山脉、金沙江畔和革命老区的昭通市,地质特殊、环境恶劣,地震灾害、洪涝灾害、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驻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
市委常委、军分区政委魏新说,2015年新修订的《军队基层建设纲要》颁布后,党委把突破口确立在除积弊、带基层上,把民兵应急分队全面建设纳入双争双评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断提高基层全面建设水平。先后被原四总部表彰为抗击雨雪冰冻灾害先进单位、被原成都军区表彰为抗震救灾先进单位。
昭通没有驻军,只有武警支队、公安消防支队和军分区下属的11支民兵应急分队,他们值勤、处突,参加抢险救灾,哪里有险情他们就冲向哪里,哪里有需要他们就在哪里出现,为当地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驻守在磅礴乌蒙神奇昭通这片热土,一茬茬支队官兵从这里汲取营养,也始终以忠诚的品质和行动热爱、守卫、奉献着脚下的土地。找准了处置突破口和应对措施,建立了各类事故后果模型及灭火救援能力评估指标。近年来,武警昭通支队出色完成了彝良9·07、鲁甸8·03抗震救灾、巧家7·13抗洪抢险、镇雄1·11滑坡泥石流救援等抢险救援任务,圆满完成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昭通期间的警卫、城市联勤武装巡逻、反恐制暴等任务,为昭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安康注入了橄榄绿的能量。
锻造乌蒙应急尖兵近年来,云南省昭通军分区始终按照强军目标要求、紧贴使命任务需求,军地合力、练兵备战,锻造出11支随时能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应急尖兵。武警昭通支队前身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43师。
去年,支队按照国务院、省、市各级政府推进廉洁执法和简政放权的要求,推出了优化消防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八项便民措施,坚持主动放权、主动改革、主动服务,自施行以来先后为各类社会单位和个人办理审批手续减省资金680余万元,全市没有出现无故不受理、逾期不办结的情况,消防执法服务的社会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有了明显提升。分队在编程上,由各县(区)人武部副部长兼任队长,抽调1名乡镇专武干部兼任政治指导员,下设排(班)。
近几年来,支队圆满完成了巧家7·13特大泥石流、彝良9·07地震、10·4山体滑坡、镇雄1·11山体滑坡、鲁甸8·03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事故应急救援任务,支队先后被公安部、市政府荣记集体二等功,1人被表彰为全国公安系统特级优秀人民警察,11人荣立个人一等功,市委领导对全市的消防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践行了人民消防为人民的铮铮誓言。建立支队、大队、中队三级教员库,成立灭火救援专家组,发挥智库作用和资源优势,为灭火救援指挥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